
01配资网在线登录
大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四月,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手下的一个偏将因贪功轻率,中了契丹的埋伏,导致了惨重的损失。
张守珪暴怒,命令立即将这个失误的将领斩杀。
这位偏将急忙喊道:“您要剿灭契丹,怎么能杀我这样的忠勇士兵呢?”
张守珪其实心里很欣赏这个偏将,毕竟他忠诚且能干,死掉实在太可惜。只是军中有严格的规矩,若是损兵折将,就必须以命偿还。于是,张守珪便想出了一个办法:将这个偏将押送到长安,由皇帝李隆基来最终裁定。
在长安的朱雀殿,李隆基与宰相张九龄一同见到了这位面容不凡的囚犯。皇帝转头问张九龄:“你怎么看这个人?”
张九龄建议道:“像孙武当年训练宫女那样,斩杀了不听话的嫔妃,立刻就能训练出一支精悍的娘子军。张守珪的将令必须严守,这种偏将不能留。”
展开剩余85%李隆基犹豫了一下:“但这样的人才难得,他忠诚勇敢,实在不该轻易放弃。我们可以撤去他的职务,让他以白丁身份继续在张守珪手下效力。”
张九龄听后坚持不同意见:“他违令损兵折将,按军法必须处决!而且,单看他那一副面相,就像是个反叛之人,必须除掉以绝后患。”
皇帝最后一锤定音:“你不要害了忠臣!” 他当即决定赦免了这位偏将。
若干年后,李隆基回顾这段往事,或许会感到一丝悔意——毕竟,张九龄在识人方面的眼光,是他不容忽视的优势。
---
02
在大唐开元时期,众多名相各有所长,但张九龄以其正直敢言的品格著称。
有一次,洛阳宫中传出闹鬼的消息,令唐玄宗感到不悦,并决定回到西京长安。
张九龄与同僚裴耀卿听闻此事后,劝说道:“陛下出行规模太大,正值秋收季节,若草率启程,势必破坏农田,百姓将因此受苦。倒不如等到冬闲时再行。”
玄宗听后陷入了深思。然而,裴耀卿离开后,李林甫却劝玄宗:“长安与洛阳,都是陛下的家,您想走就走。既然担心百姓耕作受损,不如免除他们今年的赋税,咱们也可以及时启程。”
玄宗听了这个两全其美的建议,心情愉悦,立刻同意了,并愈加宠爱李林甫。
不久,李林甫推荐了自己的心腹牛仙客来朝廷任职,唐玄宗意欲任命他为尚书,负责礼仪事务。
张九龄得知后坚决反对:“大唐历来的尚书,皆为德高望重之人,牛仙客只是一个小吏,骤然升任如此重职,难免令朝廷为人所笑。”
玄宗听后不悦,李林甫立刻反驳:“牛仙客可是宰相之才,且尚书职位虽重,但张九龄不过是书生之见。”
张九龄依然坚持己见,玄宗愤怒道:“什么事都要你张九龄来说了算?”
话一出口,张九龄立刻跪下恭敬道:“陛下若不嫌我愚昧,任命我为宰相,是因为我的职责所在,我必须言之。”
玄宗冷笑道:“你说牛仙客出生低贱,那你自己又如何?”
张九龄毫不退缩:“我虽出自岭南,身份或许不如牛仙客的中原血统,但我从小到大勤学苦练,才有今天的地位。牛仙客只是一个边疆小吏,大字不识几个,怎能担任如此要职?”
---
03
张九龄说这些话并非没有底气。
他不仅是岭南地区文人的领袖,还凭借一首《望月远怀》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不仅如此,张九龄还是个出类拔萃的学者,三十岁时便中进士。
自此,他从校书郎逐渐升职,先后担任右拾遗、左拾遗等职务,一步步向上攀升。
因为张九龄直言不讳的性格,他经常得罪同僚,开元四年,他便因与宰相姚崇意见不合,被迫辞职回家。
然而,张九龄并未因此闲散,而是亲自开辟了大庾岭路,这一举措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大庾岭是连接江西与广东的要道,古人常称之为岭南与中原的“咽喉之地”。这条路原本险峻不堪,商人和百姓每年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。张九龄亲自勘察,带领队伍开路,终于修通了一条宽敞的大道,甚至能够同时并行五辆车。
梅岭古道的开通,使得南北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古代京广线”。直到今天,这条路仍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。
开元六年(718年),张九龄被召回京城,担任左补阙,负责官员考核工作。他公正无私,深得民心,并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。
最终,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他凭借自己卓越的资历与贡献,得以正式拜相。此时,唐玄宗已无法对其忽视。
然而,这一事件也埋下了张九龄与李林甫的恩怨。
---
04
唐玄宗最宠爱的是武惠妃,她为帝生下了李瑁。
小武有意让儿子登上太子之位,便常常向玄宗耳提面命,声称太子一派结党营私,威胁母子平安。
这些话逐渐让玄宗心生疑虑,他开始在张九龄面前表现出动摇。
张九龄劝道:“陛下,您已掌控天下近三十年,太子身边之人皆是忠诚,百姓也享太平。请您不要轻信这些谣言,动摇太子之位,实非上策。”
他还举例说:“晋献公杀了大儿子立了小儿子,导致国家动荡三代;汉武帝听信谗言,结果引发了血腥的巫蛊之祸,京城一片狼藉。”
玄宗听后,心情愈加沉重。
李林甫却在旁火上浇油,冷笑道:“这是陛下家里的事,何必听外人指手画脚?”
张九龄此时深感危险。
---
05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张九龄的朋友严挻之的前妻嫁给了刺史老王,因事入狱。严挻之替他出力救人,但李林甫得知后,立即向玄宗报告。
玄宗听后愤怒道:“严挻之替人说情,徇私舞弊!”
张九龄辩解道:“这不过是他前妻的事,充其量也只是帮个小忙。”
但玄宗已经决定了,他挥手道:“无论如何,都是假公济私。”
这个小小的事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最终,玄宗决定免去张九龄与裴耀卿的宰相职务,并将严挻之贬职,李林甫与牛仙客被任命为新一任宰相。
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,张九龄因病去世,享年六十八岁。
---
06
十五年后配资网在线登录,那个曾被张九龄视作反叛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